2007年1月1日

為你讀數字 I

根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針對美國8-18歲孩童與青少年的年齡層做關於媒介多工(Media multitasking)的研究發現,根據他們的專心程度顯示,他們在收發email時最常同時做別的媒體行為(22%),而看電視(55%)或打電玩(55%)時通常較不會同時會從事其他的媒體行為。在所有使用媒體的時間當中,則有26%的人會同時使用多種媒體,其中女孩從事媒介多工的比例高於男孩。


>詳全文

網路電視IPTV 發展與趨勢

還把廣告預算的九成放在傳統電視上嗎?也許再過三年這將變成一個錯誤的策略,其實說三年也許也太樂觀了,因為,網路電視已經成為一個蓄勢待發的火箭媒體,耕耘等待了三年,網路電視( IPTV ) 產業將在2007 年正式進入具有規模的商業市場。IPTV的特性就是可以跟觀眾雙向互動,因此許多商機可在使用者觀看電視時發生。透過數位互動技術,許多置入式行銷可執行的更有效率。

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預估2007年全球IPTV訂戶數將較2006年大幅成長192.4%,由2006年的490萬戶,成長到1450萬戶,到2010年時IPTV訂戶將達6300萬戶。


台灣方面,網路電視業者Im.tv經過5年的研發運作與佈局,累計至今已有來自全球100多國,3200萬人次上線,累積會員數超過50萬人。Im.tv認為進入web2.0時代,網友是以個人為中心,強調網路使用者的主控權操之在己,所以網路電視也將朝向個人化發展;因此Im.tv預計在今年第一季季末前,推出具有web2.0概念的TV2.0加值服務,讓網友可以自行點選想要看的網路節目或新聞,並且按照自己編排的順序播放。在Im.TV : TV2.0加值服務中,會有一個VOD隨選視訊的選單,選單上面所列出的新聞,網友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來編排成個人化的節目表,然後按表播出,不用按照電視台編排的順序觀看,可以節省觀看新聞的時間,也更符合個人媒體的需求。。Im.tv強調的是原創的影音內容,以及影音平台的技術;在獲利模式方面,則希望以技術平台為主要獲利,廣告其次。


另一家於1999年創立的網絡數碼( Webs-TV ),原本主要從事網路互動影音服務,付費會員人數約有100萬人,2006年有4億元營收;也同時將2006年視為IPTV元年,開始將經營重心擺在IPTV,最近比較大的動作就是在2006年入主蕃薯藤YAM.COM、以及買下和信超媒體GIGAADSL寬頻上網服務,加上最近再度併入百事達,2007預計公開發行股票,邁向上櫃之路。有了足夠的流量跟豐富的內容之後,Webs TV 下一步打算買斷電視新聞與節目內容,或是談授權,提供網友隨選視訊(VOD)服務。


最新加入IPTV 戰局的業者是由台塑集團、金仁寶集團及普華數位多媒體共同出資的YES TV,經營定位為寬頻電視入口與全方位的數位內容服務平台,宣布從2007年起,將推出免付費的網路視頻服務;YES TV宣稱民眾只要透過網路隨選視訊可直接在線上免費收看節目,也可以把各類節目下載到電腦中,再透過專屬的播放軟體播放,未來還將推出網路電視機上盒,可以直接連結到電視上,不用電腦也可以欣賞免費的節目內容。目前,普華已經與國內無線、有線數十個頻道簽訂授權,消費者可合法收視,其中六到七成的數位節目為免費收視,透過影片中插播廣告,作為營收主力,對於獨家授權或首輪影片,則以加值服務方式向收視者收費。分眾行銷的部分,一些台灣看不到的體育賽事,例如獨家轉播達卡越野拉力賽,業者也會積極代理。YES TV規劃中的「網路電視廣告插播系統」,是為了網路直接轉播電視台節目時,可以把原來的電視廣告抽掉,換上網路廣告,讓廣告主可以針對網友族群,規劃專屬的廣告行銷策略。

其他因IPTV 成長而受到影響的產業還包括而對擁有電視電影的內容業者,IPTV的興起提供它們另一個重要的平台。影像任選(Video On Demand)的功能,讓內容擁有者,有一將影音內容轉換成現金的新管道。但它們必需將已有的影音內容數位化,並且最好將影音畫質提升到高畫質的水準,其次它們得有一套完整的數位產權管理(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方案,以防止盜拷盜錄。同樣的,如何應用在行動娛樂上,也是網路電視業者除了和電視內容業者合作外,下一個思考合作的對象。

網路電視的興起,除了讓各個媒體平台的數位影音內容可以互相流通,彼此間產生競合關係外,也強化了使用者對於觀看內容的主導權。使用者可以擁有個人化的專屬媒體平台,不受節目播出時間與播放順序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上網觀看自己想要看的數位影音內容﹔any time, any where,消費者將可以充分享受影音娛樂無所不在的便利。而對於廣告主而言,IPTV的發展表示一個新的平台正在產生,如何利用它更方便、更愉快的特性去接觸消費者,會是一個迫不及待必須討論的課題。


>詳全文

新加坡旅遊局旅遊BLOG活力大串聯

新加坡旅遊局廣告投資聲量遠不及競爭者。根據AC Nielsen的研究,到2006年11月為止,香港、馬來西亞及日本是2006年旅遊類別中前三大廣告投資主(含報紙、雜誌、電視及廣播媒體)。其中,廣告投資量居冠的香港,其投資量更高達新加坡旅遊局的6.4倍。在電視聲量上,則是以韓國觀光公社及香港旅遊局為最大,二者相加的SOV佔整體市場的77%。

Consumer Challenge:
旅遊市場競爭激烈且行銷資源有限,因此,如何在競爭激烈且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提高消費者對新加坡旅遊的偏好度,並提高每名旅客到新加坡旅遊時的消費金額,是新加坡旅遊局的一大挑戰。

Insight:
「新加坡很好,但不好玩。」這是大多數25-39歲的消費者對新加坡旅遊的刻板印象。未曾造訪新加坡的消費者以為新加坡只是個很安全、乾淨、進步的國家,卻沒有什麼特別好玩、好買,以及有特色的地方,所以不會考慮去新加坡旅遊。而對曾經去過新加坡的消費者來說,則認為新加坡很小,自己已經玩遍了,不值得再去一次。

消費者對於新加坡旅遊缺乏具體而豐富的旅遊計畫概念,印象中只有魚尾獅雕像。因為不知道該怎麼玩新加坡,所以覺得新加坡旅遊不具吸引力

對於25-39歲的消費者來說,網路是個十分重要的媒介。大部分的消費者在出國旅遊前,會利用網路搜尋有趣的旅遊行程,看看其他人實際的旅遊經驗,來判斷某個地點或行程好不好玩,或是利用網路尋找一定要去買、去吃、去看的景點介紹。

Strategy:
提供旅遊玩家的新加坡旅遊經驗,讓不知道該怎麼玩的消費者能夠參考其他人的實際經驗,而非一般媒體上的廣告宣傳訊息。

目前當紅的部落格旅遊遊記,因為是一般消費者的自我經驗分享,而非特定官方組織或有營利目的,再加上部落格裡圖文並茂的解說,以及可與部落格版主進一步詢問詳細資料的互動機制,因此,部落格遊記對消費者的旅遊決策極具說服力及感染力。

所以,星傳建議充份利用Web2.0時代的網友力量,串聯部落格做為深度溝通新加坡旅遊特色的平台,讓旅遊大師級的網友告訴其他網友該怎麼玩,才能讓自己的新加坡旅程更豐富。

Activation:
首先,建立一個部落格徵文活動平台,鼓勵網友將自己以前去新加坡旅遊的部落格遊記,包括一些有趣好玩的景點、特色的飲食、血拼購物經驗…等等,利用「部落格串聯」的方式與網友分享。其他網友則可針對投稿部落格進行投票,人氣最高的部落格遊記版主有機會獲得新加坡旅遊機票。

接著,利用專業網路寫手以病毒式行銷的方式,在高人潮流量的BBS站、旅遊網站討論區、知名旅遊部落格以及Yahoo!奇摩知識+上,一方面宣傳新加坡旅遊局的部落格徵文活動;另一方面,以美食、購物、夜生活、SPA、新加坡籍藝人、自助旅遊六大重點話題,直接在網路上討論新加坡的特色及優勢,藉以引起網友對新加坡旅遊的興趣。

活動結束之後,集結前十名人氣最高的網友部落格成為活力精選部落格文章,放入新加坡旅遊局官網,成為官網內容的一部分。而專業網路寫手所有宣傳的話題文章,則會持續存在各大BBS站及旅遊網站中,當有網友搜尋新加坡旅遊時均可找到相關的內容,延續活動的成效。

Captivation:
一個月的部落格徵文活動中,吸引了許多部落客投稿串聯,在瀏覽人次及瀏覽頁數上成效皆超出原預計的數量。並收集到多筆網友轉寄名單,成為未來活動的潛在客戶名單。

在病毒行銷部分,專業網路寫手撰寫的徵稿活動文章以及旅遊話題討論文章,均得到網友強力回響,平均每張十篇文章,就會有12~13篇的網友回應。另外,新加坡旅遊局官方網站亦藉由本波部落格活動,成功導入網友繼續瀏覽更多新加坡旅遊的相關訊息。


>詳全文

部落格行銷101

“The time has come for us to agree that mass-media marketing is over.”
Larry Light, McDonald’s CMO. 麥當勞市場行銷總監
“I believe today’s marketing is broken,…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model is obsolete.”
Jim Stengle, P&G’s GMO 寶僑全球行銷總監

我想從這兩位全球市場行銷龍頭的話來作為開頭,我想兩位全球行銷界的巨擘也認為以往我們所熟知的大眾市場行銷工具及組合在今天是乎已經不符合品牌如何去吸引消費者及互動的需求了,或者是應該說消費者對於接觸及使用資訊的方式變了,以致於今天的品牌行銷者不知道如何因應,進而需要尋找新溝通的方式與消費者互動。

記得在02/03’年的時候,有一本書叫做80/20被行銷廣告圈的人捧為聖經!總是認為我們應該要投資80%的力量在20%主要潮流的市場上,但是在不到三年的光陰,ㄧ個相互背馳的觀念”長尾經濟The long-tail economic”Chris Anderson,卻瘋狂的襲捲著行銷的世界!我想大家對於這樣的”長尾"行銷觀念應該已經很清楚了,所以在這裡就不再多述。 

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之所以會這麼快的成型,主要都是拜網路的世界所賜,今天消費者在媒體互動上有快速的改變(調查顯示有約70%的消費者在看電視的同時正在使用網路),而且大家也應該聽過很多人討論及宣導著網路的重要性,其實也有越來越多的行銷人將資源投注在網路上,這也使得雅虎在去年的營收首次高於中國時報的營收。所以網路的功效自然就不用多說!

不過,在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一種真正的”口碑行銷word-of-mouth marketing”–部落格!
口碑行銷的行銷策略在過去一直不斷被大家提起,但是都未曾真正被達成,一直到今天”部落格”的誕生才徹徹底底達成這樣的觀念。不僅如此,在”部落格”上的行銷運用觀念更是挑戰著我們一直以來所擁有跟信奉的行銷知識,甚至是推翻!例如,以往針對目標對象群象化的分析,在今天年齡、地區、職業、教育不再是區分消費者的條件(criteria) ,反而是興趣(interests)與主題(topics)才是區分消費者的條件!以往都是由品牌行銷者製作提供資訊,然後透過大眾媒體傳達給消費者,今天在網路上往往由消費者所提供的內容才能取得其他消費者的信任!而品牌卻從一個資訊提供者(information provider)變成溝通平台的提供者(platform provider)!

在最近的10年內有將近一億個網站出現,其中有不少都是最近新興的部落格,在台灣無名小站就有68%的到達率,雖然這樣的潛在消費群是很巨大的,那你也許會問部落格真的對消費者有效?對品牌真的有幫助嗎?

根據一份最新的亞洲網路使用者調查,有32%的使用者會撰寫他們使用品牌的經驗,更有36%的人會閱讀部落格尋找相關品牌的資訊,有75%的網路客認為他們會信任並使用在其他消費者部落格上面所介紹的品牌,甚至有將近75%的人認為他們會將對於其他消費者部落格的信任轉換成為品牌試用。

其實部落格在行銷上有更多的運用方式,除了增加品牌能見度、經營核心與消費者的對話平台及客戶關係管理(CRM)、創造產品口碑行銷(WOM)、產品的Pre-sale創造熱潮(PS3未上市前的操作),最重要的是還可以作為危機預警(透過RSS回饋器)及風險控管(美國一家鎖製造商Krytonite因為不處理部落格中的批評而損失40%的銷售),同時因為消費者回應(Feedback)以創造優良的產品(IPod就是傾聽部落客的聲音,也創造了今日輝煌的成績),進而營造品牌的倡導者(Brand Advocator)! 最近在美國LA世界車展中,剛剛贏得年度風雲轎車、卡車的廠商GM,事實上大家對於GM的車都不具信心尤其是今年的風雲轎車釷星(Saturn) ! 為何一部這樣不受看好的車會在短短的幾年內贏得消費者及媒體的支持,我想都要歸功於過去兩年來GM高階主管的部落格(fastlane),接受批評並加以改進成為今天的風雲汽車,也爭取到消費者的認知與同理心。

除了可以將部落格運用在行銷方面,部落格甚至可以用來做為內部行銷管理及凝聚員工向心力的工具,開放這樣的溝通管道可以讓員工有地方討論或宣洩情緒(主要前提是主管要將自己的員工當成是客戶,並願意接受他們的批評且改進)!Google公司也有一個內部的部落格,可以讓員工發表自己的創意跟idea,公司就很快的可以發現新的idea進而將他實現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益!

經由這樣多層次的部落格的行銷,可以讓品牌與有相同興趣或是專業的消費者互動,同時經由這樣的互動及涉入可以將品牌的可信度、專業度及真確度傳達並深植給消費者,在現在網路一代漸漸離開傳統媒體的情況下更顯示出部落格的重要性。想要知道如何運用部落格了解消費者對產品及生活型態的洞悉(Consumer Insight)?要如何運用部落格更接近你的消費者?還有部落格成功的關鍵為何?或是想要更了解以上所提到的case sharing?都歡迎與我們連絡。

最後,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請開始加入部落格的世界!上雅虎、MSN部落格及無名小站,並在網誌上搜尋你的品牌,看看消費者在談什麼事情!開始傾聽消費者在部落格的聲音!


>詳全文

Can we agree to disagree?

Welcome to the debate on blogs. How to do it, let alone the right way with a list of guidelines, is still in discussion.
歡迎到部落格討論區. 要如何經營, 暫且不論有一大串的指導方針,都還需要更多的討論.

This looks like an internet & blog issue, but not on purpose, it just happens that these topics have been top of mind recently.
這一期看似是網路與部落格的專題報導, 我們並不是刻意地, 只是這些主題都是近期最常被提及討論的話題.

Until we as brand custodians are willing to open up to our consumers for discussion, are we really ready for the blogging world?
在身為品牌管理人的我們真正願意與我們的消費者展開討論之前, 我們真的已經準備好迎接部落格的世界了嗎?

We share some thoughts here and a recent case. Agree or disagree? –join the discussion!
在這裡我們分享一些想法及實際的案例. 贊成或是不認同? 參與我們的討論吧!


>詳全文

為你讀數字 II

American Advertising Federation(AAF)最近的一份調查指出,廣告商的媒體預算在遊戲這個部份在2006年才佔1%,在2007年時仍將只佔3.6%,顯示廣告遊戲目前尚未成為廣告商的注目焦點。但卻有23%的受訪者,認為在新興的媒介裡,遊戲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種。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