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媒體動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媒體動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7日

壹傳媒來台十週年回顧

接到壹週刊來邀10週年慶的祝賀稿,才發覺壹傳媒來台已經10週年了。

回顧2001年5月,「壹週刊」正式來台發行 ,其聳動的內容及圖片為台灣的媒體丟下一顆未知的炸彈,為了營造出狗仔來了的聲勢,將西門町的大樓包覆成巨型狗狗廣告,戲碼尚未開演即先造成轟動,2003年台灣「蘋果日報」以同香港上市模式,買蘋果日報即送一顆蘋果,這樣的行銷方式同樣撼動了台灣的媒體圈,雖然是因為挾帶巨額港資可以大手筆的作這些宣傳,但以媒體行銷創意而言仍然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之後的壹傳媒成為媒體代理商口中的強勢媒體,除了尼爾森亮眼的閱讀率數字外,客戶高指名率要上刊也造成媒體購買生態的改變。「蘋果日報」往往可以利用創意版面或是強大廣編團隊,將大筆的報紙預算整碗端走,這也使得2006年台灣陸陸續續有五家報業停刊,但在此時,壹傳媒卻選擇發行免費贈刊的「爽報」殺出另外一條血路。現在每天通勤的捷運族,人手一份爽報其新聞資源雖然與「蘋果日報」共享,但在讀者的區分卻更精準的抓住20-39歲這塊廣告大餅。雖然隔年有Upaper出來分割捷運族群,但因為「爽報」走的仍是「蘋果日報」字少圖片大的風格,因此在讀者的偏好度上還是略勝一籌。

而壹傳媒旗下另外一隻金雞母「壹週刊」向來以當期封面決定當週的銷售業績,因此辛辣、血腥、大膽的挖掘出名人的秘辛成為壹週刊的最大賣點,雖然初期台灣本土清流時報週刊想維持一貫的報導風格應戰,但後來為了現實的考量也將其內容作了大幅度的調整,至於日後從香港來的明週或是早先引進台灣的TVBS週刊為了與壹週刊抗衡,多多少少也在版面編排上仿效了壹週刊的模式。當然不是所有的廣告主都青睞「壹週刊」的內容,為了延攬精品及化妝品客戶,「壹週刊」在2010年出版了「ME」讓雜誌的購買可以更符合分眾的需求。

2010年12月黎智英成立「壹電視」一圓他的電視夢,其實台灣的電視新聞界早已順服壹傳媒,電視新聞也早已「蘋果化」、「壹週刊化」了。在NCC阻撓拒發執照之下,「壹電視」祭出免費贈送機上盒企圖更改台灣民眾的收視習慣,在每個月燒掉近1億的壓力下,黎智英對電視圈仍抱持信心,對於這個來自香港的媒體大亨,在他一步步擴大他的事業版圖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媒體勇於創新、不畏輿論壓力的執著。也許二三年內台灣的電視廣告購買會因為「壹電視」而又有重大的轉變,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詳全文

2011年5月9日

新媒體-樂樂小黃

媒體市場又有新血了-"樂樂小黃",您猜的出來這是哪一種型態的媒體嗎?不賣關子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全新的廣告媒體吧!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結合行動寛頻與計程車的新媒體,傳播的方式是透過WIMAX將廣告訊息傳送到計程車上7吋的LCD銀幕,所以每一個廣告都是在封閉的空間裡,消費者無法轉台,且每一車程的廣告播出數有限定,所以廣告的注目度應該是不錯的!

考驗即在於大家坐車的習性上,如果是和朋友同事共乘,在車上可能還忙著討論等下的行程;如果在車上的時間短,或者不熟悉介面的操作,消費者親自操作LCD的可能性亦會降低。

最吸引人的應該是業者推出的衛星定位廣告,利用GPS偵測小黃目前行經的路徑,在半徑500公尺內可以自動push廣告客戶的廣告,所以對地域性強的客戶來說特別合適。

樂樂小黃將於今年9月於台灣大車隊為數10,000輛計程車上全面導入。根據業者所提供的統計數據, 台灣大車隊的乘客的特性如下:
男 : 女 49% : 51%
年齡 : 20-39歲 72%
職業別 : 商務人士 & 上班族 57%
月收入 : 40,000 以上 55%
乘坐目的 : 購物 & 娛樂 & 社交 58%

在現今眾多媒體環伺之下,”樂樂小黃”這種區域分眾型的媒體,是否能小兵立大功,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囉
!!


>詳全文

2011年3月7日

2010年網路數字

根據comScore調查資料顯示,10年年底台灣網路市場的不重覆造訪人數達1,415萬7千人次,與2009年底相比有13.7%的成長。


不僅網路使用人口有增長,平均每一網友使用時間也上揚了5.5%(1011NDJ vs. 0910 NDJ)。

以各分類網站整體接觸率(Reach%)而言,入口網站獨佔鰲頭為第一大網站分類,整體可觸達整體網路人口的99.1%;緊追在後的則為企業網站類,以99.0%排名第二;位居第三的新聞資訊類網站亦超過98.3%;娛樂類網站以95.4%排名第四;以臉書廣受注目的社群媒體類則是以90.9%排在第五名。

若依平均每一造訪網友使用時間排序,入口網站仍為第一大網站分類,但觸達率排名第五的社群網站不意外地躍昇至第二名。

社群網站臉書2010年12月份的全台15歲以上網友已達到846.9萬人,首度超越無名小站的826.4萬人,2011年1月份的不重覆訪網友數更上昇至921.3萬人次(Reach=65%),是國內目前網友人數最多大的社群網站,每3名網路人口中即有2人為臉書的用戶。

隨著臉書用戶數提昇的同時,平均每名網友的平均使用分鐘數從09年12月的108.7提昇至10年12月的134.6分,成長率達23.8%;反觀同時期無名小站的使用分鐘數則下滑了46.6%(95.5分→51.0分)。

台北市網際網路廣告暨媒體經營協會IAMA也在3月1日公佈了來自60家會員公司的調查資料,2010年網路市場廣告量(包含網路橫幅式廣告、關鍵字廣告與社群口碑行銷)達85.51億, 22.36%的成長率為IAMA公佈數字以來的新高,而展望2011年, IAMA預測在整體經濟穩定且消費不再高度緊縮的狀況下,台灣整體網路廣告市場規模預期將可持續呈現2位數的成長率,將可達到新台幣99.67億元,成長16.55%


同時參考IAMA的網路廣告量與尼爾森公佈的傳統媒體廣告量,與傳統五大媒體(電視、報紙、雜誌、廣播與戶外媒體)相比,網路廣告量僅次於電視與報紙,位居第3名,2010年整體台灣廣告市場達新台幣達583億元。


>詳全文

2011年2月27日

電視購買市場之【回顧2010.展望2011】

2010年隨著景氣逐漸復甦, 企業投資及消費市場買氣情況好轉, 整體廣告市場ㄧ整年呈現相當活絡, 幾乎沒有淡季時期, 甚至電視廣告檔次時常達到供不應求的狀態, 這對廣告主和媒體代理商來說無疑是相當具挑戰性的ㄧ年。然而 媒體代理商如何在如此競爭爆量的市場狀況, 提出具市場競爭力卻又符合客戶需求的成本, 並在實際執行時爭取到足夠的廣告檔次, 達成所有電視購買條件指標, 這中間的進退應對、控制拿捏成為媒體代理商最頭痛的難題。

回顧2010年整體電視市場爆量的原因如下(此部分所有數據均與前年/2009年作相比較):

1.電視廣告總量成長: 相較2009年整體廣告量約成長19%, 電視媒體部分則是增加21%, 電視廣告總金額成長 約43億元。

2.電視廣告主數增加: 平均每月電視投資總廣告主數增加78個, 整年度來看增加937個廣告主數。

3.廣告秒數呈現飽和: 2010整年度使用的廣告秒數與2009年相比成長6.5%, 但由於市場上每天可使用的廣告秒數為固定, 所以旺季成長幅度有限, 因為旺季廣告秒數需求幾乎已達飽和, 但就淡季廣告秒數相比, 以2-4月為例, 2010年2-4月使用之廣告秒數明顯提升22.5%, 導致2010年幾乎每月廣告秒數都達滿秒數的情況。

4.整體平均收視微幅下滑: 無線頻道下滑0.42%, 有線頻道整體約下滑1.4%, 整體電視平均收視下滑1.2% 。

5.觀眾平均收視時間持平: 以全體收視觀眾來看, 平均電視收視時間只略微減少0.35分鐘, 但是細分各TA收視時間發現, 除了年齡極老與極小的TA(4-14歲與65歲以上)收視時間呈現成長約10-15分鐘, 中間階層15-54歲都呈現收視時間減少。

種種如此不利於買方市場的因素, 造成2010年電視台對所有媒體代理商及廣告主提出嚴苛的執行條件(例如: TA設定必需依據各電視台做適當的調整進單), 電視成本也會根據收視率與市場廣告量的供需平衡狀態來調整價格, 甚至在某些超級爆量的高峰, 有些電視台提出全面檔購策略, ㄧ般保證CPRP購買已經成為無法執行的購買方式了。 然而, 2011年整體電視市場是否能恢復原來的市場機制, 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 我們由以下觀察來略窺全貌

1.2011年電視廣告主投資預估
整體產業復甦, 行銷預算普遍增加, 特別是金融財經類、房地產類、交通工具類與化妝保養品類預計均於第一季就開始大量投資, 也預期整年度投資量可能會有相當的成長幅度。

廣告主投資積極, 2010年開始, 廣告主總數增加趨勢仍在(2011年1月份, 廣告主總數再創新高, 為651, 與去年同期相比單月增加135個), 新廣告主與久未投資的舊廣告主紛紛加入或重回市場, 再加上兩岸金融與大陸商品廣告預算也虎視眈眈的想要搶攻台灣市場。

廣告投資季節性趨勢漸不顯著, 除原本就容易超秒的投資旺季, 廣告淡季投資預算也開始增加。
ㄧ般集中於5-6月的美白化妝品類商品廣告, 今年度也提早至2月份就開始投資, 試圖搶佔消費者對美白商品之TOM 。
過去集中投資於廣告旺季(夏季)的飲料廠商, 也積極試圖創造消費者在淡季對飲料的需求。
每年母親節與百貨週年慶(4-5月)為農曆過年後之第一波廣告旺季, 去年開始百貨週年慶均提早開打, 今年更提早至2-3月份就有百貨促銷活動, 也提早帶動相關商品之促銷廣告。

2.2011年預期之整體電視收視率
觀眾收視行為改變, 特別是年輕族群將部分電視收視時間轉移至網路使用行為, 加上網路電視的發展, 觀眾利用網路電視或MOD甚至是壹電視收看電視的行為比例提升, 都會明顯影響整體收視率。

電視台受到節目製片與購片之預算限制, 有些頻道除了必須將部分預算轉移至數位化發展, 或受到外資進駐投資之預算成本控制影響之外, 製作與購片成本價格暴漲並與收視產值不成比例, 節目品質低落, 造成收視率也受到影響。

預估2011年的整體電視市場環境, 短期之內或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以廣告主之整體電視廣告量來看, 應至少呈現持平或略微成長的趨勢, 就整體電視收視表現, 預期也和2010年相去不遠, 這樣的預估結果對廣告主和媒體代理商來說並不是太樂觀, 但是對電視台而言卻可能又是充滿機會且廣告業務量能夠再創高峰的ㄧ年。


>詳全文

2010年4月16日

Dance with the BRAND!


街舞是現今時下青少年流行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戶外廣告代理商也嗅到這番結合舞蹈及時尚的潮流趨勢,看準了這群愛好街舞的學員是與「舞蹈」、「時尚」及「運動」廣告訊息有密切互動的一群人,於是把腦筋動到「街舞教室通路」,整合了全國師資最強、學員最多、最知名的舞蹈教室。
學員們於練舞及參與活動的同時,將會直接接觸到廣告,讓廣告主更精準地觸及其消費者;另一方面,對廣告主來說,又多了一種非傳統大眾媒體傳播的廣告行銷途徑。


地點
可配合的街舞教室的地區涵蓋了全台灣,目前參與配合媒體廣告合作的知名舞蹈教室共計約34家。主要地區如下:
-大台北
-桃園
-新竹
-台中
-台南
-高雄



背景
各教室網羅的師資皆為國內知名舞團及明星藝人專屬舞蹈老師,能吸引更多學員參與街舞練習及活動。師資如下:
-TBC舞團
-KGB舞團
-MERRY MONARC舞團
-藍波老師
-雪糕老師(周杰倫專屬)
-張勝豐老師
-KIMIKO老師

觸達人口
這些舞蹈教室平均每個月有將近3000人次的流量,是非常值得開發的戶外廣告新媒體。

適合的客戶
尤其針對運動品牌、嘻哈品牌、3C電子品牌及唱片業等青少年喜愛的客戶/廠商,更能精準的觸達品牌鎖定的目標群。


>詳全文

2010年4月6日

IWW 城邦國際名錶 – 愛錶家網站 4/1正式上線


由於網路迅速發展, 傳統的平面媒體紛紛成立網站, 期盼擁有更多的閱讀群, IWW 城邦國際名錶雜誌亦成立了 – 愛錶家網站, 並於4/1 正式上線。

愛錶家網站內容包含有:
腕錶資料庫 - 將有超過4500只腕錶資料可供搜尋。
評測論壇 - 將開闢名家論談專區, 讓腕錶名家們能暢所欲言。
新聞活動 - 有最新的新聞資訊與熱門活動即時曝光。
錶店專區 - 提供需要查詢的錶店, 包含地圖、店家資訊與店家推薦腕錶。

未來並會陸續開闢"品牌專區"、"討論區"、"鐘錶WIKI"…等頻道。

愛錶家網址為http://www.iwatchome.net/




>詳全文

2010年2月10日

由2009電視台營收 看2010購買電視廣告市場環境

歷年來, 確切的營收一直都是電視台的最高機密,電視台的營收大概都只能從一般大眾媒體的側面報導及各頻道的高層口中略知概括,當然2009年也不例外。 根據星傳媒體明察暗訪各大電視台的結果大約得知,不論無線或有線電視台在2009年幾乎都是賺錢的,獲利更是近年來最多的,從億元到十幾億元不等,有些電視台甚至是過往10年以來營收最亮眼的一年,即便之前賠錢最嚴重的華視,在2009年都已經大幅的減低虧損近億元,對各電視台而言2009年的確是大豐收的一年。

但探究2009年各電視台大豐收的背後因素,是真的電視台節目的品質變好了?還是收視率變高了?或者是觀眾看電視的時間增加了?其實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根據2009年底Nielsen所作的電視研究報告顯示:總體收視率是下降的,也就是觀眾看電視的時間是比以前減少了,觀眾自電視媒體端流失後,在網路及線上遊戲的時間增加了,那為什麼電視台還能大幅獲利呢?

真正的原因是2009年在整體收視率下降,加上2009年前兩季因為金融風暴的影響,各廣告主大幅減少了電視媒體的投資,以至於電視媒體的廣告量,在2009年後兩季如洪水般的注入了電視廣告的市場,造成了僧多粥少的狀況,GRP的供給嚴重不足,各電視台大幅的提高廣告的賣價,漲幅自20%~100%不等,而真實的狀況就是,如果要達成行銷目標的GRP,就必須不斷的增加廣告預算,而這提高的花費又大部分由媒體公司買單, 因為電視購買成本並不是當初媒體公司比稿時或年初提案時的價錢,而是經過電視台大幅調漲過的, 各個廣告主也只認當時的比稿價錢或年初計劃的價錢,以至於大部分媒體公司在2009年都是以賠錢收場,而各大電視台因為大幅調漲的關係,創造了大豐收的一年。

這是台灣電視市場畸形的生態,收視率不好,節目越差,GRP供給不足,電視廣告購買成本反而增加!!反之收視率好,節目品質好,GRP充足, 電視廣告購買成本不但無法調整,還有可能往下修正,這是不是也暗示了電視台節目不需要做太好收視率不需太高,這真的是我們要的電視環境嗎?

時至2010農歷春節前,目前電視廣告的市場還是呈現GRP大幅不足的狀況,各個電視台的廣告售價又是大調漲,預估目前的電視市場環境,短時間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加上MOU及ECFA的陸續簽訂,兩岸的金融及商品的廣告預算,將再繼續挹注在現有電視廣告的市場上,對廣告主及媒體公司無非是利空,但對各電視台來說2010年可能是有機會再創營收新高的.....。


>詳全文

Elle Girl回來了!!


『Elle Girl』將於2010年重新再出刊,
出刊月份訂在2010年的4月以及10月,鎖定族群主要針對18-25歲愛好流行的年輕女大學生和OL,以及重視品牌與對不同的流行風格充滿好奇心的女性.

臺灣普遍鎖定年輕女性的雜誌通常都已日系為主. “Elle Girl”是少數歐美系雜誌針對年輕女性的.相信在台灣會有一定的市場也在市場上有所區別.

“Elle Girl”享有豐富的資源.在三月份會利用ELLE GIRL .COM網站,戶外刊版,以及聯合CHANNEL V校園四賤客節目企劃進駐校園,做一連串的宣傳. 大家在這段時間可以多觀察看是否 “Elle Girl”在年輕族群帶動起流行.“Elle Girl”對美系年輕品牌的的客戶說不定會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詳全文

2009年12月10日

詭譎多變的2009電視媒體廣告市場, 至目前第4季依舊旺旺旺!

2009年是電視媒體廣告量最起伏多變且難以預測的一年,頻道、廣告主與媒體代理商三方之間都面對著不同的轉折與問題:過去一年以來,頻道如洗三溫暖般業績起伏幅度甚大;而廣告主則是由年初謹慎觀望到下半年度整體廣告預算傾巢而出; 以及苦不堪言的媒體代理商,因旺季廣告市場大爆量憂心客戶廣告無法如期上檔,甚至必須賠錢才能讓廣告播出,或是硬著頭皮與客戶協商,可能導致兩邊不是人,而影響整體服務滿意度與雙方合作關係。

回顧這一年來的電視廣告市場,第1季仍受到 2008 金融風暴影響,是過去十年來最不景氣的三個月;第2季廣告主觀望氣氛濃厚,直到四月中下旬,因母親節的因素開始出現超秒;第3季為電視市場傳統旺季,加上新興廣告主 (ex: 線上遊戲產業崛起) 加碼投資,開始爆出天量,導致市場供需不均衡,也出現十年來不曾有的超秒盛況,但止於八八水災;第4季淡季不淡,八八水災前的廣告量自9月底開始回籠,新廣告主也不斷加入炒熱市場,至今仍然超秒中,預估此波廣告旺季將會持續到農曆年前。

造成今年電視廣告市場供需不均且超量的主要原因為:平均電視收視率下滑,觀眾收視時間普遍減少,廣告空間因長秒數訊息廣告驟増 (ex: 醫療美容保養商品、增高保肝藥品等…) 而受到壓縮,以及廣告量的集中投資與新廣告主的加入。

針對新廣告主的增加,根據目前第4季最新數據,2009年10月的新產品廣告與去年同期比較提升近25%,然而經常收看電視的觀眾並不難發現,第4季出現了不少從未上過電視廣告的新商品,例如:雙鶴靈芝、國鼎牛樟芝、李時珍四物飲、凡士林乳液、穩豪血糖機等…,其中不少新廣告都是預防H1N1與身體保健(養)之相關產物,顯示消費者對於養生與健康相關的商品及議題越來越重視,且該市場將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與商機。


>詳全文

2009年7月23日

青文集團旗下第四本日系雜誌7月登台 - 「S cawaii!以妳時尚國際中文版」 !


青文集團目前擁有3本(「 With 」、「 VIVI 」、「 Mina 」)在台灣日系雜誌市場銷售率相當好的雜誌,且即將於今年7月開始將「S cawaii!以妳時尚國際中文版」引進台灣,這本雜誌擁有最新的日本澀谷系Look,主要強調不論在追求性感、帥氣還是甜美的風格下,都還是最重視獨特自我且個性化的一面,讓台灣女孩也能達到「成熟辛辣,性感休閒(大人系ギャル)」的澀谷系流行Style。

「S cawaii!以妳時尚國際中文版」創刊,也以不同以往的雜誌發行手法來行銷這本雜誌,首先與網路購物首屈的奇摩購物中心合作,創造S系女生的流行話題 (S系精神= Senior、Sister、Sexy、Smart、Super),讓讀者看的到馬上也買的到,並與日本EXILE(放浪兄弟)所屬的EXPG演藝學院合作,選拔S cawaii!專屬模特兒,讓喜愛這股風潮的讀者,有更獨特的專屬感

S cawaii! 每月1號出刊,零售價NT$ 98,預計發行量80,000本。


>詳全文

2009年7月3日

媒體十大頭條事件

在這裡為您精選近期媒體圈十大重要事件:
1.臺北市政府打造綠色城市,「YouBike微笑單車」上路

2.捷運木柵線啟用WiMAX車廂

3.台北捷運內湖線開通

4.UPaper 配合內湖線通車,增印20,000份,發行量達20萬份

5.布克文化發行《韓流 MOOK》,定位在韓國最新明星、影視、音樂訊息報導,韓國最新流行美容彩妝精品、旅遊資訊,與建立韓國流行訊息第一品牌報導媒體.鎖定13~40歲死忠韓流擁護族群;韓國演員、歌手、偶像團體之FANS;喜歡韓劇之觀眾與喜歡韓國文化的讀者,首刷預計發行量:50,000本

6.BMW改成半年刊

7.商周執行長金惟純退休

8.奧多取得威秀影廳廣告代理權(自2009.03.01---2012.02.28)

9.強力媒體98年5月1日起取得大都會客運代理權

10.痞子英雄紅遍全台,收視率飆破公視十年來的記錄;趙又廷爆紅,成為近期媒體新寵




>詳全文

2009年6月21日

平面媒體市場大事紀

端午過後的天氣相當迴異與以往,善變的天氣如同難料的經濟同時成為同仁們茶餘飯後輕鬆一下的聊天話題。媒體市場的變化相較之下簡單的多了,下面讓我們來為您導航近期平面媒體市場上的重大改變:

一、為控制成本, 及響應節能減碳愛護地球, 各媒體紛紛調整尺寸:
蘋果日報自 3/9起, 聯合報系自 5/1起。
聯合報5/1調整尺寸後, 各落新聞版面亦有異動:


雜誌媒體則陸續有Men’s Uno、 WWW、Luxury Watcher、mina與M’S。

二、中國時報自4/11起, 周六/日出刊別冊
周六 – 旺到報
時尚 / 旅遊 / 美食
周日 – 旺來報
人物 / 人文 / 生活



三、ELLE Wedding新創刊
ELLE 雜誌於6月發行ELLE Wedding,之後會以年刊的方式, 於每年6月出刊;內文有60%會是pick up日本版的Wedding,40%為台灣自製。


四、M’S 6月號起 名稱改為型男誌

五、HERE 台北情報共鳴誌月刊停刊,轉發行HERE! PLUS雜誌書
HERE已於5月出最後一期後停止發行, 之後將以雜誌書, 多樣化主題的方式出刊HERE! PLUS。

六、Nana 雜誌6月開始轉戰網路市場
透過網路的互動性與即時性, 持續與讀者溝通。網站內容仍是以青少女、美妝保養、服飾流行、3C、校園話題…等議題, 主要還是經營青少女社群。

七、Charming 雜誌, 自5月號起, 改為雙月刊, 單月出書。
Charming雜誌主要是鎖定 20~35歲,童心未泯喜愛卡通明星的女性族群。雜誌內容:主要分成4部份;除了獨家披露台灣Sanrio三麗 鷗當月新品情報外,更橫跨服裝、飾品、配件、彩妝、保養、生活風格、藝文、3C…等。

八、商業周刊 自 #1128(7/2) 起, 其COCO 專欄將停載。



>詳全文

2009年5月21日

台灣職業電競聯盟@ESPN/衛視體育台

宅經濟正發燒, 電玩運動在台灣也更加蓬勃發展。台灣電競聯盟成立於2007年9月, 去年首次在台灣成立電玩運動隊伍, 並成功舉辦62場職業電競賽事後, 今年更擴大版圖成為台灣第三大之職業運動, 不但增加為四支職業隊, 總獎金加碼至五百萬元, 本季賽事也於日前搬上大螢幕由專業體育電視頻道完整轉播。

台灣電競聯盟成立宗旨
將電玩運動新觀念普及於台灣, 提升到職業運動的層次, 並達到世界水準, 以打造出一個集合運動行銷、數位內容、創意文化、流行娛樂的新世界綜合產業, 同時為此新興產業建立正確規範, 成功的向台灣及全世界推廣。

職業電競隊伍介紹


橘子熊隊

2008年7月成立, 由遊戲橘子數位科技公司贊助
取名橘子熊的原因,是因為台灣黑熊是台灣的獨有熊類,喜歡玩鬧,但同時也有著強大的力量,最大的特徵就是胸口有V型記號, 因為台灣黑熊這樣的特性, 使牠成為選用的隊名。





華義Spider隊
2008年7月成立, 由華義國際數位娛樂公司贊助
華義SPIDER職業電競隊的「精神隊徽」沿用華義國際的企業CI---「蜘蛛」作為發想基礎。但這隻五彩繽紛的蜘蛛有著「犀利的眼神」及「四射的電力」, 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惹的。犀利的眼神代表著華義SPIDER無畏無懼的堅毅精神; 四射的電力代表著華義SPIDER是隻身手敏捷的電力蜘蛛, 在猶如蜘蛛網的網路世界裡電力無窮。希望這隻熱血的蜘蛛可以帶領這支隊伍勇往直前, 在強手如林的職業賽中戰無不勝。


戲谷光速隊
2009年1月成立, 由和信超媒體戲谷分公司贊助
光代表著能量、熱情, 速則是快速與無法捉摸的象徵, 迅雷符號則代表著閃耀與悍動人心的聲勢, 光速隊就是一群具有熱情的能量又讓對手無法捉摸的團隊, 就像是閃電劃破天際一般耀眼奪目, 雷聲出現時總是讓人為之震憾, 這一組團隊將以這樣的精神, 在電子競技的世界中成為萬眾注目的瞧點, 成為職業賽事中的一顆新星。





7-11鋼鐵人隊
2009年1月成立, 由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鋼鐵人意志遠而堅定, 並具有不斷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的冒險精神, 藉由鋼鐵人傳達隊伍對電競的熱情與執著, 隊伍將帶著鋼鐵般的意志朝目標奮勇前進,相信每一位認真追求夢想的人都是英雄!




2009年職業例行賽事項目:
第一人稱射擊類: SF Online
競速類: 跑跑卡丁車

專業體育電視頻道轉播:
頻道與時段
衛視體育台: 每週五、六、日, 18:00~19:00 首播
ESPN: 於次日凌晨, 01:00~02:00 重播
比賽專播期程
2009年4月17日至2009年10月31日
總場次93場
上半賽季(42場)
下半賽季(42場)
明星賽、季後賽、總冠軍賽 (暫定9場)

近幾年在歐美日韓, 電玩已經從一般業餘玩家的休閒活動, 轉變成由專業選手競技的職業運動。然而, 韓國的電競運動已經發展10年, 除了企業廠商贊助, 專業媒體的轉播, 甚至得到政府在財政與行政上的資源與支持, 嚴然已經將電競運動當成一種文化宣傳。

隨著台灣電玩的風氣日益興盛, 社會氛圍的推波助瀾下, 台灣電競正值起步發展階段, 透過遊戲廠商的發起與企業的共同參與支持, 加上今年的賽事在媒體的轉播與報導後, 相信不久的將來整個台灣的電競發展會更趨成熟。


>詳全文

2009年4月27日

老王同學會

由王偉忠製作中視八點檔”老王同學會”3/16首播,節目上映了一個半月,近期播出最終回。主要演員屈中恆、那維勳、庹宗康和黃品源 .老王由屈中恆飾演,年輕時是個知識憤青,看什麼都不順眼,勇於抵抗權威,隨著年紀漸大,膽子卻變小了,現在正義感只彰顯在嘴上,真該付出行動時,除非看到立即而明顯的利益,否則絕不多管閒事。 故事開始於老王看到死去的同學和尚逼著老王去尋找過去的同學,老王發現其他三位慢慢步入中年的老同學似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煩惱與問題。

老王同學會開的成功嗎?以同樣是八點檔的”光陰的故事”節目來比較,姑且不論收視率高低,單看觀眾的收視忠誠度:光陰的故事有81而老王同學會為43;是觀眾的胃口改變了嗎?還是節目的故事張力不足?光陰的故事的叫座模式,未來可能成功複製下去嗎?最近三台的八點檔都競相推出韓劇,本土的成長勵志劇是否祗是在大家習慣大魚大肉之後偶一為之的清粥小菜?諸位看倌,你覺得呢?


>詳全文

2009年2月22日

街角話題 心跳玻璃屋

在全球景氣低迷的籠罩下,各產業的廣告預算紛紛縮減,前兩年在街頭隨處可見的戶外創意也已經明顯減少,但是 就在12月初,熱鬧的台北東區街頭出現了一個包裝華麗的大禮物,夜晚時分還會發出砰砰的心跳聲,彷彿在期待些什麼!吸引了許多經過路人的注視目光!
經過19天的倒數期待,終於揭開謎底 : 是由OLAY打造的“Olay新生煥膚體驗館!” 消費者入內可以免費肌膚檢測,並體驗Olay擊敗350元美金的頂級乳霜。 此舉也讓新聞台有許多報導露出,在經濟不景氣的此刻,媲美專櫃品質的優質開架商品是消費者的聰明新選擇!






>詳全文

2009年1月20日

2535上市 提供社會中堅份子的品味生活指南


這是一本以設計、流行、趨勢為養分,針對2535黃金世代提供情報、話題、新定義的內容觀點,以及滿足與眾不同的消費資訊。


每一期以貼近讀者的人物故事為封面主題,連結各品牌的創意單元行銷合作,是一本 便宜無負擔, 具保存價值的指南行雜誌。目標讀者鎖定在重視品味的i世代, 以25-35歲為重心, 進而延伸至40-50歲。

•版面尺寸: 全頁21 × 27 cm 騎馬釘裝
•發行:月刊(每月1號) 10萬
•售價:69元
•發行通路:全省共6,500家門市通路 (全省7-11通路/全省書店通路)


>詳全文

Milk 雜誌王國 2009台灣創刊


自2001年Milk周刊於香港創立以來,短短幾年間成功建立“Milk等同潮流,『型』指針”配合一連串與不同潮流品牌及紅星名人合作,及舉辦多個大型活動,為香港掀起潮流熱風,締造『型』概念,更為讀者注入源源不絕的『型』2006年更延伸了 Milk X ,以更精緻、更時尚的方式呈現!

讀者屬性核心讀者為年齡26-39歲,喜歡嘗試新商品,酷愛新事物、新玩藝。
他們是媒體消費者,了解自己真正關心的東西,會主動過濾掉自己不喜歡的內容,會主動探索搜尋挖掘自己喜愛的事物!

Milk以月刊型式出刊,出刊日為每月8號,零售價NT$ 250.


>詳全文

老夫子漫畫雜誌 2009隆重創刊!


經過2007-08年台灣市場不斷暖身,透過品牌結合及新圖像發表,確立一個45年的品牌-老夫子-全新融合潮流及歡樂之定位,除拉攏原讀者,也開拓更年輕的新人類市場。

雜誌內容除16頁重新上色之經典漫畫,餘皆為全新漫畫+流行遊戲(漫畫呈現)+台灣在地介紹(照片及漫畫呈現)



>詳全文

明報2009 改為合訂本

98年1月1日(no.29)起,【明報周刊】由原先的兩本合併為一本,同時在零售價格上也從99元調整為69元


明報周刊在全省四大便利超商、百視達、costco、BabyBoss等各大通路,皆有販售。


>詳全文

平和廣告取得台北捷運車站/列車廣告及電子影像媒體廣告代理

平和廣告已取得台北捷運系統車站及列車廣告、電子影像媒體廣告租賃契約之獨家代理權。

代理範圍:捷運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木柵線、板橋線、南港線、土城線」已營運路線車站,計69個車站。


>詳全文